曾子曰:“吾闻诸夫子,人未有自致者也,必也亲丧乎!”
【翻译】
曾子说:“我听老师说过,人不会自动地充分表露感情,如果有,一定是在父母死亡的时候吧!”
解读
《中庸》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”喜、怒、哀、乐等情绪是人们在受到外界刺激时的正常反应,这些情绪人人都有。在未受到外界刺激时,人的内心是平静的、自然的,这是一种平衡状态。但是,人毕竟是各种情绪的集合体,在处理各种事情时,必然会受到外界的各种触动,这些触动会在心理上产生反应,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情绪变化,并通过表情、行为等反映出来。由此可见,内心受到激荡产生各种情绪,并将这种情绪抒发出来是很正常的一种行为,但是《论语》此篇却指出“人未有自致者”,这句话的意思是,人们并不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。这是为什么呢?
感性和理性结合成了完整的人性,二者不是东风压倒西风,就是西风压倒东风。通常情况下,人的各种情绪总是受到理性的约束。观察我们周围,完全情绪化的人很少,并没有谁一会儿哭一会儿笑。这并不是说大家的情绪没有波动,而是在很多情况下,情绪的表达受到了理性的抑制,理智占了上风。因而,人们通常的表现都是偏理性的而不是偏感性的,但是,理性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占上风,情感的表达在受到理智约束的同时,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,在这种情况下,人们情绪化的一面就显现出来了。环境因素对人们情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,一方面是抑制作用,另一方面则是推进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