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解读
当前位置:首页 > 国学解读
《论语》解读485
发布时间:2024年09月13日 信息来源:超级管理员

子张曰:“执德不弘,信道不笃,焉能为有?焉能为亡?”

【翻译】

子张说:“执行德却不能弘扬它,信奉道却不笃定,这样的人可有可无。”

解读

这段文字记录的还是子张之言,核心是加强道德修养。在这里,德指的是个人应具备的德行,道指的是做人应坚持的道义。子张通过对道德修养中的两种不当行为,即对“执德不弘,信道不笃”的批判,提出了道德修养应该达到的标准是“弘、笃”。

“执德不弘”是从德行上说的。执是抓住,执德就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意思,但是执德这一表达要比修德形象得多。我们前面曾经提到过,道德修养其实就是控制人性中的弱点。这些弱点,比如贪婪、懒惰、懦弱、自私等,存在于每个人的人性之中,不经意间就会流露出来。因此,要成为一个道德修养好的人,就必须对人性中的这些弱点进行控制,让仁善的一面得以表现。因此,修德要紧抓不放,因为一旦放松,就会弃善为恶。“信道不笃”是从道义上说的。儒家的道通常是指正确的指导思想,以这种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就叫合道义。做事符合道义并不难,难就难在事事都符合道义。要想做到这一点,就必须把这种“道”作为一种信仰,像教徒一样虔诚,将这种道毫不怀疑地奉为真理,用它来指导自己的一切活动。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,是不可能长久地坚守自己的道的。比如苏武,如果没有对大汉王朝的无限忠诚和牢不可破的坚定信念,怎么能在饥饿严寒的环境中熬得过漫长的十九年岁月。再如坚守节操的文天祥,如果维护尊严的信念稍有松动,就会在威逼利诱面前缴械。誓死不屈其志,正是笃信大道的表现。这就是信仰的伟大作用。

004.jpg

关于我们 | 网站地图 | 联系我们
版权所有:东营观音寺 地址:山东省东营市南二路龙悦湖(天鹅湖)观音寺
E-mail:dygys@126.com 网站备案编号:鲁ICP备2024127843号 技术支持:东营飞达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