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解读
当前位置:首页 > 国学解读
《论语》解读480
发布时间:2024年09月06日 信息来源:超级管理员

逸民:伯夷、叔齐、虞仲、夷逸、朱张、柳下惠、少连。子曰:“不降其志,不辱其身,伯夷、叔齐与!”谓:“柳下惠、少连降志辱身矣,言中伦,行中虑,其斯而已矣。”谓:“虞仲、夷逸隐居放言,身中清,废中权。我则异于是,无可无不可。”

【翻译】

隐居不做官的人有:伯夷、叔齐、虞仲、夷逸、朱张、柳下惠、少连。孔子说:“不降低自己的志向,不辱没自己的身份,就是伯夷和叔齐吧!”又说:“柳下惠、少连降低了自己的志向,辱没了自己的身份,但言语合乎伦理,行为经过考虑,也就是如此罢了。”又说:“虞仲、夷逸,避世隐居,放肆直言,立身清白,弃官合乎权宜。我就和他们不一样,没有什么可以,也没有什么不可以。”

解读

在这里,孔子列举了古代的七位逸民,对他们的行为作了比较中肯的评价。所谓逸民,据钱穆先生所言:“逸者,遗佚于世。民者,无位之称。”也就是说,逸民指的就是那些不仕之人。这七人虽都是逸民,却有着细微的差别。孔子虽然在人生态度上与这些人迥异,但还是给他们以中肯的评价。本章中,孔子将所列七个不仕之人分为三类。

003.jpg

关于我们 | 网站地图 | 联系我们
版权所有:东营观音寺 地址:山东省东营市南二路龙悦湖(天鹅湖)观音寺
E-mail:dygys@126.com 网站备案编号:鲁ICP备2024127843号 技术支持:东营飞达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