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张问仁于孔子,孔子曰:“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。”请问之,曰:“恭、宽、信、敏、惠。恭则不侮,宽则得众,信则人任焉,敏则有功,惠则足以使人。”
【翻译】
子张向孔子问仁。孔子说:“能够在天下实行五种美德,就是仁了。”子张问:“请问是哪五种?”孔子说:“恭敬,宽厚,诚信,勤敏,慈惠。恭敬就不会招致侮辱,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,诚信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,勤敏则会取得功绩,慈惠就能够使唤人。”
解读
孔子重视求仁,他门下的弟子也致力于求仁,如樊迟、颜渊、仲弓、司马牛,以及本章提到的子张,都曾向孔子问过如何行仁。针对子张问仁,孔子的回答是,必须要做到恭、宽、信、敏、惠这五点,才能算作仁者。恭、宽、信、敏、惠,现在我们理解起来就是恭敬、宽容、诚信、勤敏、慈惠。这五点代表着道德修养的五个方面,如果能切实要求自己行此五者,就可以成为仁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