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年间,有一次灵源惟清禅师对觉范禅师说:听说你在岭南,曾致力穷究 《楞严经》,而且对这部经特加以笺注解释,虽然你是如此用心,但我并不赞同你这种做法。因为语言文字实不能洞彻人的妙性根源,反而对学者开启佛的智慧法眼成了一种障碍。为什么这样说呢?其弊病出在后辈学者往往依他人的文字作解会,反而闭塞了自己开悟的门路。当然,如果作为提高自己的见解和口才,多看这些注解是有帮助的,但不能使人廓彻神机、极穷妙证。因此无法做到行解相应,反而陷于言行相违,只认定日常所见所闻的文字义理,反而对自家这一能够照天照地的自性隐晦不见,这就可惜了。